计算机学院杨艳副教授开展《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人才生涯规划指导》讲座

作者: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为了营造学校学术气氛,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我校高等教育人文精神传播,我院响应《武汉晴川学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试行)》的工作要求,于2018年4月22日,来自武汉晴川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的杨艳副教授为计算机学院学生做了有关《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人才生涯规划指导》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新工科”的内容;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及目标:“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拥有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传达自己的学术理论、技术实现方法。

本次讲座的内容紧贴信息时代需求,主要从新工科兴起、新工科引发变革、新工科特点及新工科对人才培养4个方面进行展开。

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引发新产业与新工科兴起。杨老师首先介绍了新工科教育出现的背景,并引出了新工科教育的定义:即以新理念、新模式培养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目前信息化技术发展最前沿的相关产业有互联网+、工业4.0和人工智能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持续发展,直接提高了社会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互基于联网+现代服务和社会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共服务,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智能家居、智慧城市。

新工科引发信息化社会变革与可持续竞争力。基于新工科的新兴产业兴起,必然带来信息化社会的变革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思考和发掘。如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挑战、知识形成与信息传播途径的变化、新一代青年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个人学习方式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挑战的个人可持续竞争力、多元化/多维度大学教育的挑战以及MOOC引发的教育方式改革等问题,这些都是新工科带给我们的新思考。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特点。杨老师从“新理念、新特征、新知识、新模式、新机会、新人才”6个新的角度介绍新工科的特点。其中,新理念强调“多专业学科交叉与融合性创新”;新特征强调“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紧随互联网+、工业4.0和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流;新模式强调“创新实践教育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省去学生毕业后自费培训的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既能掌握就业技能,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杨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向学生介绍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应具备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应具备快速学习、良好沟通协调能力。因为自学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我,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必备条件。同时,杨老师还为同学们深刻分析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就业岗位和相关技术,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看待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大纲,针对不同专业给出了相关的学习建议,特别强调Web前端、Java EE等技术及相关知识在专业求职中的重要性。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知识分享,杨老师的专题讲座在同学们热烈地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很多学生表示意犹未尽,本次讲座内容以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思路为主线,让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讲座内容的互动,所讨论的内容也与学生日常生活与专业学习方向紧密相关,如同为大学学习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让学生们明确了解到社会的需求是什么,课堂学习该学什么,以后的职业方向是什么。不少同学在讲座后还专门找杨老师咨询了自己的专业方向目前流行的技术、就业较好的职业方向、可以推荐的专业书籍或开源代码的学习网址等问题,更有同学直接参与到我院周末的学科竞赛培训中,用行动表决心,用实践来提升专业技能,并表示希望自己能通过大学学习,踏实地学到一些有用的专业技能,达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来做到“就业时去选企业而不是等着被企业选择”。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