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院广播电视编辑专业学生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人才,传媒艺术学院2019年11月7在教1-304日上午举办了“解构影像剪辑的技与法”的讲座,由我院王同杰副教授主持。
在本次讲座中,王同杰副教授围绕以下几个专业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同学们也了解了让剪辑作品更高级的方法,将自己的研究说得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了学生。
一、剪辑的目的--讲故事
所谓剪辑,就是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王同杰副教授认为,剪辑的重点在于故事本身,讲故事的核心要点在于对故事整个脉络逻辑有一个清晰的梳理,明确人物、时间、地点以及矛盾冲突。作品要使观众能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对此,他强调了四点:(1)真实的故事最具说服力。视听语言运用故事的力量,效果远比想象的要好得多,尤其是真实的故事,对观众往往最具说服力。(2)但是第一历史是不可重复的,真实故事只能依靠讲述才能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做造梦高手,为观众编故事。另一方面,故事也可以不基于史实。面对现实的各种无奈,人们总会通过幻想来缓解心理压力和获得心理快感。所以,要做一个造梦者,为观众编出美好的故事,还要让观众沉迷在你所编造的故事情景中。(3)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高手往往都是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看下去。重要的是,故事要通俗易懂,能让观众迅速明白。好的故事要有冲突性,要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人入胜的故事都应能创造出画面感,通过画面感来引发观众的想象力。(4)讲故事越简单越好。讲故事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因此讲故事时就应该尽量去掉那些与内容无关的背景和细节,也就是说,越简单越好,这是讲故事的最高境界。故事厘清了,线索明确了,剪辑自然就会变得顺利流畅。
二、表达--主体叙述者/剪辑者的观点
王同杰副教授展示了六种不同形式的剪辑手段:关联剪辑、并行剪辑、对比剪辑、取代剪辑、原因和效果剪辑、形式剪辑等。通过展示,使同学们明白,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样式的视频,可采用不同的剪辑手段。剪辑手段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保证人物刻画的鲜明性、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时间空间关系的合理性、节奏处理的准确性。他强调剪辑者应预先确定自己的剪辑思维和理念,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剪辑手段,从而实现场景或时空的有效转换。
三、剪辑的理论化:符号化剪辑
王同杰副教授认为,符号化是视频剪辑和创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形象、动作、语言、服装等方面得以实现。探讨符号化特征在视频创作中的表现,视频便可以跨越国家、民族和语言等界限进行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观众的共鸣。
总之,此次讲座开拓了学生们的剪辑思路,使同学们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剪辑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剪辑理论和软件技能,更关键的是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思维。使剪辑“高级化”的基础是导演本身的“高级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是做出理想的作品的根本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发现剪辑的新天地,从而创作出新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