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学院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总结

作者: 时间:2016-12-21 点击数:

依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实施高校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的通知(鄂学位【2014】10号)》精神(以下简称通知),我校武汉科技大学经友好协商,确定了两校联合培养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协议,人数为两人。目前该计划已经实施了一年,现将实施与执行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实施情况

(一)全校上下统筹协调,认真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设置工作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作为湖北省内的一所民办独立院校,自建校以来经过学校上下的不懈努力,虽然在专业学科设置、学生培养与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在诸多方面特别是研究生培养方面还有着很大的不足。对于首次与武汉科技大学进行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我们心中也始终忐忑不安。到底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招生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究竟如何十分没底。我们只能是在省教育厅学位办的领导下,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来检验和调整相关的政策和办法。如,在确定具体的培养专业的阶段,学校专门成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试点专业的筛选小组,汪彬院长亲自担任组长,专门组织武汉大学具有研究生管理经验和教授资格专家对学校二级学院所上报的申报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实地参观了相关院系论证方案中所涉及的实验室与拟培养基地等。最终确定了电子与通信工程作为学校首届研究生的培养专业,主要就是考虑到,我校的电子信息与机械工程学院自建校以来就是学校生源质量和师资建设的重点学院,现任院长田茂教授曾任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长期分管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及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的工作,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和制度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学校希望田教授能充分发挥他在这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年轻教师培养以及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真正将学校首届联合培养研究生建设成为让省教育厅放心推广、学生安心学习的样板工程。

(二)全校师生总动员,积极推广和宣传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

为了充分落实省教育厅2014年10号文的文件精神,保证我校首届联合培养研究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不仅积极在大四复习考研的学生中积极宣传我校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相关优惠政策,还对大三学生也进行了认真的接受,同时也多次在全校的教职工大会上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招生和培养政策的普及、宣讲。在宣传手段上除了利用传统的组织学生和老师到会听取专门关于我校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宣讲会外,还积极利用微信、QQ、贴吧、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等新媒体手段来宣传相关的招生和培养政策,专门安排人员在线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努力消除他们对这一培养模式的顾虑,对于有兴趣的同学还积极帮助他们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通过上述工作,在推进落实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学生特别是家长对学校惯有的任务没办院校不能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偏见,对于这一点,作为民办院校非常感谢教育厅学位管理和研究生教育处为民办院校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三)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落实和推进“三导师”的培养模式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在我校学期期间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完善认真学习和借鉴武汉科技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和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同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会同二级学院认真制定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授课程和具体的培养方案。

我们还在学习兄弟院好的管理和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们珞珈学院的“三导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选定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专业导师的同时,还可以我校所选定的人选范围内,再次选择一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学生培养经验的教师担任自己的生活导师。首届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生活导师均为在学校工作一定年限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担任,全部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有他们定期了解学生的学生生活状态,并及时向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处汇报相关情况。生活导师不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活动安排,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情况、研究生的就要咨询和社会实践的安排、校情了解和爱校情怀的教育和培养,旨在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同事,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文情怀,推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

随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深入推进,报考的生源必然不会再局限在自己学校的学生,必然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来我校学习,由于各个学校学生培养方式的差异性,也许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心理产生较大波动,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校设置的研究生生活导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力协助这部分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快速地融入到珞珈学院的学习氛围。同时,他们还是学生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因为好多研究生不愿意和学校打交道,通过生活导师的这种形式可以通过相对私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改进我们的工作。

(四)给予超国民待遇,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与学校本科生相比,为了能使联合研究生到校后安心科研、完成学业,学校不仅免除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住宿费,每个月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生活费。在不影响学生参与评选国家各类奖学金的评选的前提下,还特设了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其中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奖励额度为4000/年,联合培养研究生助学金的奖励额度4000/年。

同时,还将“三助”岗位的设置权,下放给各个生活导师,有他们根据每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能力和需要以及导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岗位,由研究生处来报学校批准实施,真正做到因人设岗,避免人不对岗的现象,造成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