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举办“论文写作与项目申报交流”主题讲座

作者: 时间:2025-07-16 点击数:

为落实学校关于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和学术氛围培育的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学院教师科研素养与项目申报水平,会计学院于2025630日下午13:30,在综二楼309教室举办了“论文写作与项目申报交流”专题讲座。讲座由会计学院主办,邀请三峡大学副教授、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特聘教授余思明主讲,会计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一、讲座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稳步推进,教师科研参与度不断提升。但在项目申报质量、学术论文产出及研究规范性等方面仍需提升。为此,学院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借助校内外专家力量,通过专题讲座、培训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科研全过程的支持与指导。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系统讲解论文写作与项目申报的关键环节,帮助教师理清科研工作中的常见难点和关键路径,提升选题意识、研究设计能力和项目规划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

二、主讲人简介

余思明,三峡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财务会计、数字经济与会计信息披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现为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特聘教授,承担学院科研指导与教师发展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申报和科研实操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708201612

三、讲座主要内容

(一)科研选题思路的构建

余教授强调,科研选题是科研工作的起点与核心,应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前沿动态与实际管理问题。他通过案例分析,分享了如“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民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特色农业政策评估”等具备现实意义与研究潜力的选题方向,为教师后续选题提供了启发。

(二)论文写作的结构与技巧

余教授系统梳理了科研论文从结构安排到语言表达的全过程,指出论文应在逻辑性、条理性与表达规范性方面严格把关。余教授结合自身发表于《会计研究》《财务研究》等权威期刊的经验,分享了论文撰写中应规避的常见问题,并鼓励教师通过持续练笔、同行交流等方式提升写作能力。

(三)实证研究方法与工具运用

针对财会领域常用实证方法,余教授详细介绍了数据搜集、变量设计、模型构建与Stata软件操作的基本流程,帮助教师掌握从“经验问题”到“量化检验”的研究路径,增强科研工作的可操作性与规范性。

(四)科研项目申报要点分析

在项目申报环节,余教授以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基金为例,系统讲解了项目论证书的撰写逻辑、核心结构、创新点提炼和前期成果准备,并结合实际申报材料,指出申报过程中常见误区及改进方法,为教师提供了具有实战价值的参考模板。

(五)科研诚信与质量控制

余教授强调了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指出高校科研工作必须严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数据造假等不端行为,建立长效的质量控制机制。

四、讲座效果与反响

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内容详实,节奏紧凑,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在互动环节,教师们积极提问,就选题落地、实证分析技术、项目申报细节等展开深入交流。多位教师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科研工作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在研究设计与项目写作方面获得了实际帮助。学院后续将组织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小组讨论与课题申报指导,推动讲座成果进一步落地转化。

微信图片_20250708201729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