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和学术氛围培育的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学院教师在各类纵向课题中的申报水平,2025年11月12日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在教1-210举办了课题申报交流专题讲座。讲座邀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冬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会计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一、讲座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科研参与度和项目申报数量方面稳步提升,但在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重大选题以及提升高水平项目中标率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高层次课题中,如何准确理解选题导向、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规范撰写申请书,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难点。
为此,学院特邀长期深耕会计与税收领域、项目经验丰富的陈教授,通过系统分享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申报中的实践心得,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题申报的总体思路和关键环节,提升选题质量与申报书撰写水平,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讲人介绍
陈冬,武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会计与税收政策、企业避税行为及财税改革效果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2139)、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2YJA790004)及多项省级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作包括《经济周期与国企避税》《国际税收协定是否规制财报质量》等;出版专著《增值税改革的会计信息效应》及教材《会计学原理》。现任湖北省会计准则制度咨询专家、武汉市会计学会理事,曾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业绩奖,兼具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
三、讲座主要内容
(一)科研选题的来源与导向把握
围绕选题这一核心问题,陈教授首先从国家战略与现实问题出发,强调高水平课题必须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要民生议题、经济社会热点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她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要点,重点解读了评审中关注的若干方面,如是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国家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的创新性与预期成果的科学价值、研究基础与可行性等,提示教师在拟题伊始就要同时考虑选题的重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三大维度。
在此基础上,她列举了政府工作报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及精神、顶级期刊重大选题、各类申报指南及近年立项题目等信息来源,并示范如何通过持续跟踪《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期刊发布的重大选题征文启事,提炼具有前瞻性和可研究性的研究问题。同时,她建议教师适当关注高质量学术型与实务型公众号、资本市场动态和宏观政策变化,将日常信息积累转化为研究灵感。

(二)将重大选题与自身研究基础有机结合
陈教授围绕选题要与个人研究积累相结合展开讲解。她以自己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例,详述了从现实管理现象出发,到凝练出可检验科学问题的完整过程。
她指出,一方面要攀高,在选题方向上对接国家战略和顶刊关注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立稳,基于自身既有论文积累和方法优势,寻找能形成连续研究的主线主题。在多个案例分析中,她强调教师在构思题目时应系统梳理既有研究:前人已经做了什么、还没有做什么、在哪些情境下可能得出不同结论,从而找到具有延展空间和创新价值的切入点。
(三)课题申报书的撰写逻辑与关键要素
在如何撰写申报书部分,陈教授从总体思路入手,指出高质量申报书要做到格式规范、主线清晰、重点突出。她强调:一是语言要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二是结构上要逻辑递进、层次分明;三是内容上要突出重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避免泛泛而谈。
结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实例,她系统梳理了申报书中的关键模块,包括: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内生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基础与前期成果、预期研究结论与实践价值等。她特别提醒教师,在撰写过程中要避免空洞的大话,用尽可能具体的研究设计细节来支撑项目可行性。
同时,她结合当前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双重差分、断点回归等常用识别策略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关注方法前沿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工具,将其合理融入选题论证和研究设计之中,以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四)科研思维养成与长期积累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陈教授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若干体会。她将科研概括为观察、思考、积累、练手、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社会服务和企业调研中保持问题意识,随时记录灵感火花,形成个人问题库。她建议教师定期回顾申报指南、政策文件和资本市场案例,将零散观察上升为系统研究构想,并通过小课题、工作论文等形式先练手、再冲刺,逐步打造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合作基础。
四、讲座效果与反响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案例丰富,既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逻辑的深入解析,也有对具体题目和申报书文本的细致拆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陈教授的分享让大家对好的课题从哪里来、如何讲清自己要研究什么、申报书如何写得更有说服力等关键问题有了更为直观、系统的理解,对未来科研选题和项目申报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讲座结束后,会计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研指导与帮扶机制,计划通过组织校内专家面对面辅导、开展申报书互评、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等方式,持续跟进教师的课题培育与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